跳转到主要内容

鲍尔比

鲍尔比(John Bowlby,1907—1990)

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母爱剥夺实验和依恋理论的创始人。生于英国伦敦一外科医生家庭。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心理学。1933年在伦敦完成其医生资格训练后,专攻儿童精神病学和精神分析。1946—1972年以陆军精神病学家的身份长期在塔维斯托克诊所和人类关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儿童和家庭精神病方面的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在关于母爱剥夺对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上,提出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理论。认为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的真实经验对人格障碍和神经症的影响被大大低估,便重点研究与父母隔离时间较短或较长幼儿的反应。1954年开始创建一种新的综合人类学、控制论、认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框架,探讨儿童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他从人种学角度看待儿童心理发展,认为只有考虑人类行为的适当环境即进化的基本环境,才能认识人类的行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保护弱小免受威胁,婴儿需要和父母保持接近,这种依恋行为是促进和维持与养育者亲近的姿态和信号。婴儿的啼哭和微笑是最明显的依恋信号。依恋行为是婴儿与生俱来的本能。把儿童的依恋行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对人的无差别反应阶段(0个月~3个月);(2)反应集中于熟人阶段(3个月~6个月);(3)积极的接近寻求阶段(6个月~3岁);(4)伙伴行为阶段(3岁至儿童期末)。他以为,孤独是人生的最大恐惧之一。从整个人类历史看,依靠同伴的帮助,人类才能抵抗危险,战胜各种天敌。婴儿最初的依恋实际上相当于小动物的“印刻”行为。当他们与亲人分离时,会产生焦虑。因此对儿童早期发展来说,最严重的环境剥夺就是剥夺儿童与亲人交往的机会。鲍尔比及其追随者所作的大量关于依恋行为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对家庭及各种社会福利机构的儿童养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主要著作有为世界健康组织写的报告《母亲的关怀与心理健康》(1951)及三部曲《依恋与失落》(《依恋》(1969)、《分离、焦虑和愤怒》(1973)、《失落、悲伤及抑郁》(1980)。还著有《44个少年犯》(194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