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1849—1936)
苏联生理学家。生于梁赞。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1875年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7年后任该院生理学教授。最初研究血液循环,首次证明心脏活动受神经调节。后研究消化活动,证明消化功能亦受神经调节。1904年困消化腺的生理学研究获诺贝尔奖。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其主要研究高级神经活动问题。主要学术成就:(1)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创立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其核心思想是条件反射学说。继承和发展谢切诺夫关于心理活动反射实质的思想,视意识和行为为反射,即有机体对作用于感受器的外界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将反射分为两类:①有机体先天具有的对保存生命具有根本意义的反射,即非条件反射;②有机体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后天获得的反射,即条件反射。认为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包括人的智慧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实现的。(2)揭示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神经机制和条件反射活动的发展与消退的规律,发现基本的神经过程,即兴奋和抑制及其扩散与集中、相互诱导的活动规律。(3)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4)晚年提出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认为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第二信号系统的主导作用下,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上,坚持有机体与环境、心理现象与生理现象、主观现象与客观现象的辩证统一,其研究成果被视为研究心理现象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助于心理学摆脱唯心主义和内省主义的束缚,使苏联心理科学得以不断发展。其条件反射学说在欧美亦有广泛影响,并影响新行为主义,著有《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经验》(1923,中译本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根据甘特的英译本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年出版)、《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1927,中译本由戈绍龙译,上海医学出版社1954年出版)、《巴甫洛夫选集》(1951,1952,中译本由吴生林等译.科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等。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