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

概述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对学习具有启动、维持及定向作用。

学习动机的性质和强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的方向、进程及效果。

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由田澜和潘伟刚于2006年编制,该问卷基于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三成分理论模型。

在该问卷编制研究中,将大学生学习动机界定为“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虚拟或现实理由”,涉及的主要动机成分有:满足求知需要、发展专业兴趣、提高能力、给长辈一个交代、赢得他人的认同和称赞、为就业创造条件、为社会服务、报效家乡等。

内容及实施方法

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是一个自评量表,包含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4个维度,共34个条目。

采用五点评分方法,即“符合”记5分,“有点不确定”记4分,“有点不符合”记3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

测量学指标

正式样本为湖北某大学本科生427例,被试的主要统计特征为:大一138人(32.3%)、大二100人(23.4%)、大三106人(24.8%)、大四83人(19.4%);文科生231人(54.1%),理科生196人(45.9%);男生152人(35.6%),女生275人(64.6%)。

各条目鉴别指数均在0.35以上。

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分别为0.8389,0.8239,0.7760和0.7719,全量表为0.9003。

结构效度方面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正式样本进行多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提取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共解释了总方差变异的45.152%。问卷题项的最高负荷为0.782,最低负荷为0.425。

二阶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

求知兴趣和能力追求在第1个因子上的负荷较高,命名为内部动机;

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在第2个因子上的负荷较高,命名为外部动机。

相关分析显示,各分问卷与总问卷的相关在0.741-0.888,说明各分问卷较好地反映了问卷要测量的内容;

各分问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33-0.548,呈中等偏低的相关,表明各因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34个题项与各自分问卷之间的相关在0.346-0.677。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求知兴趣分量表

包括第1、8、9、16、17、18、25、26、31、33、34题,共11个条目,反映大学生为了发展自己的专业兴趣,获得愉悦体验的动机水平。

能力追求分量表

包括第2、7、10、15、19、24、27、32题,共8个条目,反映大学生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求将来干出一番事业、增加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学习动机。

声誉获取分量表

包括第3、6、11、14、20、23、28题,共7个条目,反映大学生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在班上的地位和扩大自己的声誉影响的动机。

利他取向分量表

包括第4、5、12、13、21、22、29、30题,共8个条目,反映大学生为了对得起老师的培养,使自己将来能帮助他人和对社会作贡献的动机驱动。

求知兴趣和能力追求两维度之和为内部动机分量表的得分,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两维度之和为外部动机分量表的得分。所有34个条目得分之和即为该量表的总分,反映了被测者学习动机的总体状况。由于该量表刚完成编制工作,实际应用效果尚有待后续研究的证实。

(田澜)

参考文献

 [1] 田澜,潘伟刚.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的编制.社会心理科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