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离体验量表(第2版)(DES-Ⅱ)
概述
Janet(1889)提出了分离的概念,他指出在许多精神障碍中,一些观念和认知过程可从意识的主流中分离出来,转变为神经症性症状,但通过催眠可把这些观念和过程重新整合,恢复正常状态。
意识分离主要是不同意识成分整合的障碍,是催眠现象和各种瘫症发生的基础。
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分离是多重人格障碍(MP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有童年期虐待史等许多精神病人的一个重要的过程。
Carlson和Putnam博士于1986年编制了分离体验量表(dissociativeexperi-encesscale,DES),用于筛查成年分离障碍患者,它广泛用于研究和临床。
量表的基本假设是分离,是从正常分离体验到病理分离体验之间的连续谱,前者包括所谓的“高速路催眠”、白日梦或在读书时被书中内容深深地吸引,后者可能涉及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或遗忘。
DES是一个简短的自评量表,评定分离体验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发生频率,是确定有分离体验的临床工具,也是对其进行量化的研究工具,它有利于确定分离对多种精神障碍的作用,同时是分离障碍或有明显分离成分的障碍(如PTSD)的一个筛查工具,
但不是诊断工具,DES的划界分只表示分离体验的程度,不作为分离障碍诊断的指标。
内容及实施方法
分离体验量表共有28个条目,源于与DSM-Ⅲ分离障碍患者的会谈以及专家对其进行的诊断和治疗,内容包括记忆、个人身份、觉察和认知方面受损的体验,涉及遗忘、人格解体、现实解体、专注和想像性卷入(imaginativeinvolvement),没有纳入情绪分离或冲动的体验,是为了不与情感障碍的情绪改变和冲动发生重叠。每个条目按照“0、5%、10%、15%……100%”进行评分,0代表“从来没有发生在你的身上”,100%代表“这总是发生在你的身上”。将每个项目得分(10%计10分,15%计15分,以此类推)相加后除以28,得到量表总分,分数越高表示分离水平越高。DES所使用的语言和所描述的体验适合于18岁以上成年人,不适合儿童和青少年。
为了计分更加简便,分离体验量表第2版(DES-Ⅱ)。把条目评分的间隔由5%改为10%,即每个条目按照“0、10%、20%、30%……100%”,同时仍然保持量化的精确度,其他内容与DES完全一致。研究发现DES与DE字H的评分结果非常相似。国内方新博士和盛晓春博士把德文版的DSE-Ⅱ翻译成中文并进行回译,钱铭怡教授进行了审校。
测量学指标
(一)国外关于DES及DES-Ⅱ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1. 信度:
很多研究者在临床和非临床人群中对DES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Bernstein等(1986)、Pitblado等(1991)的研究显示其分半信度分别为0.83和0.93,Frischholz等(1990)的结果显示DES的α系数为0.95。上述3个研究在间隔4~8周所测到的重测信度是0.79-0.96。
2. 效度结构效度:
Carlson等(1991)在精神病人和非临床个体(N=l574)对DES进行了因子分析研究,发现了3个主要的因子,可以解释项目分数总变异的49%。
第一个因子被认为是反映了遗忘性分离,包括第3、4、5、6、8、10、25和26项,
第二个因子被认为是代表了专注和想像性的参与,包括第2、14、15、16、17、18、20、22和23项,
第三个因子由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的体验组成,包括第7、11、12、13、27和28项。
这些因子似乎反映了内聚和相对独立的结构。这个基本因子结构得到了Schwarte等(1991)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结果的证明。
Carlson等(1991)在非临床个体中进行的因子分析的结果稍微有点不同,得到的3个因子可以解释40%的变异。
最大的分数变异归功于负荷于专注和改变能力〈changability)因子的项目,它解释18%的变异,包括第12、14、15、16、17、18、20、22、23和24项。
第二个因子由现实解体和人格解体的条目组成,包括第3、4、7、11、12、13和28项,解释了13%的变异。
第三个因子是遗忘体验,只有3个条目(第5、6和8项),解释了9%的变异。另一项在非临床人群进行独立的因素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3个因子解释了47%的变异,上面列出的10个条目中有8个进入了第一个因子。
一些研究者和临床学家运用上述发现制定了测定分离成分的分量表,发现分量表对于诊断[如区分多重人格障碍(MPD)和未特定的分(DDNOS)]有临床实用性。但近来的统计分析指出,来自类似上面所描述的因子分析研究的分量表可能不能真正测量他们所认为的分离成分。Waller对Carlson等(1991)的因子分析资料进行了再分析,并且控制了项目的偏倚。他发现,偏倚控制后只出现了一个总的分离因子。这个总体因子存在于DES条目的所有项目中。上述发现的3个因子似乎反映了个体认可的特定项目的频率。因此,专注因子可能是一个被高度认可频率的因子,现实解体和人格解体因子可能是一个“中度认可频率”因子,遗忘性分离因子可能是“低认可频率”因子。所以,似乎是DES项目的内容被体验的频繁或稀少所混淆。
效标效度:
Frischholz等(1991)报道DES与感知改变量表(perceptualaltera-tionscale)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0.52,Nadon等(1991)报道是0.82。
Frischholz等(1991)还把DES分数与测量跟分离有关的测量工具联系起来,包括Tellegan专注量表(Telleganabsorptionscale,TAS)和模糊容忍量表(Ambiguityintolerancescale,AIS)。在一个大学生样本中,他们发现DES总分与TAS和AIS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9和0.42,呈中等相关。
Frischholz等认为,这些福合效度水平支持DES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测量工具。不同研究发现,在DES分数与催眠感受性测量工具之间有较低的相关性(Frischholz,1992).
(二)DES-Ⅱ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
在四川成都的$所高校155名精神健康的本科生中对DES-Ⅱ中文版进行了信度与效度分析。其中女性108名(69.7%),男性47名(30.3%)。年龄为18?23岁(20.60士1.09)。
信度:各条目与量表总分具有中高度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在0.420-0.735(PV0.001)。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3,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8,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表明量表项目的内部一致性较好,量表项目分布均匀。对38例样本间隔6周进行了重测,重测信度为0.84(P<0.001),提示评定结果稳定、可靠。
结构效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7个因子,可以解释总变异的64.79%,前3个因子能解释总变异的48.01%,用Kaiser正态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负荷矩阵进行旋转后,提取的前3个因子能解释总方差的32.16%,选择因子负荷在0.40以上的项目进行分析。第一因子主要反映了专注与想像性参与,包括第14、15、17、18、5和24项。第二因子主要反映了遗忘性分离,包括1、2、3和4项。第三因子主要反映了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包括第8、9、11、13、19和10项。本研究的发现与国外的非临床人群中的发现有一定的相似处,3个因子的意义与国外研究比较类似,但也有一些差异。例如,发现2个与遗忘有关的项目在第一因子(专注)的负荷较高,1个反映遗忘的项目在第三因子(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上有较高的负荷。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是正常大学生人群有关,因为样本的同质性高,对量表的效度评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这种差异也可能与文化差异有关。值得一提的是,3个因子的意义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当个体对某件事非常专注之时,就意味着他容易与周围的环境发生脱离,对周围发生的事就可能遗忘。这种联系也可能是导致本研究中反映遗忘的项目进入到反映专注因子中的一个原因。
研究者还评价了DES-Ⅱ的幅合效度。控制了性别因素之后,DES-Ⅱ总分与催眠感受性(斯坦福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C式总分)的偏相关系数是0.24(P<0.05),DES-II与Tellegen专注量表呈正相关(r=0.32,P=0.000)。
实证效度:研究发现PTSD、DDNOS、MPD及进食障碍患者的DES量表得分很高,而普通成年人的得分很低。另外,符合DSM-Ⅲ分离障碍的个体比其他组别的个体DES得分更高。
研究结果提示,DES-D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一) 划界分及临床运用
1.计分方法条目分数计算:被测者对每个条目自评百分比即每条目的得分,如被试选择30%记30分,选择100%则记100分。总分计算:将28个条目得分相加,然后除以28就得到总分。
2.划界分及意义总分30分是划分高、低分离性的分界点。当个体的DES总分N30分时,可视为筛查阳性,需要用分离障碍的结构式访谈来确诊被测者是否存在分离性障碍。
(二) 在研究中的运用
DES可以用于以下目的:
1. 确定多种精神病学诊断样本的分离水平,如PTSD、进食障碍患者、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
2. 测量非临床人群的分离水平,如普通人群、大学生和青少年。
3. 在非分离障碍诊断的病人中筛查分离病人,在某一个特定的非分离样本中确定高分离个体。
4. 研究普通人群、精神病人和医学样本的分离与特殊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临床特征包括自杀性、自我攻击、躯体化、慢性骨盆疼痛、经前期综合征、量涧、攻击性和超常体验。
5. 研究分离与童年期体验(如性虐待和躯体虐待)之间的关系。
6. 研究分离水平与生物学过程之间的关系-一项研究发现在一个进食障碍病人样本中,DES分数与脑脊髓液高香草酸之间是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在DES分数与脑脊髓液的仟内啡肽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总之,DES经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测量和研究分离的工具。目前正广泛用于研究多种人群的分离率、筛查有高分离性的个体、研究分离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方莉)
参考文献
[1]Carlson EB,Putnam FW. Ross CA,et al. Validity of the Dissociative Experience Scale in screening for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A multicenter study. Am J Psychiatry, 1993, 150(7): 1030-1036
[2]Carison EB, Putnam FW,Ross CA,et al. Factor analysis of the Dissociative Experiences Scale:A multicenter study. In:Braun BG, Carlson EB.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ple Personality and Dissociative States. Chicago:Rush Presbyterian,1991
[3]方莉,刘协和.分离体验量表Ⅱ的信度和效度检测.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1-4
[4]方莉,刘协和.斯坦福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3,8(25).2822-2825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