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概述】
Joff等指出,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Martin指出,应对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事件作用,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躯体和情感反应。个体的应对方式与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临床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人们在面对环境变化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可能多种多样,但研究者发现它们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有的应对方式积极的成分较多,如寻求支持、改变价值观念体系;而有的则以消极的成分为主,如回避、发泄等。1995年,解亚宁和张育坤在国外应对方式量表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结合我国人群的特点编制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内容及实施方法】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是一个自评量表,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采用四级评分法,即“不采取”记0分,“偶尔采取”记1分,“有时采取”记2分,“经常采取”记4分。
【测量学指标】
测试样本为城市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和职业的人群846人,其中男性514人,女性332人,年龄范围从20-65岁,平均38岁。
职业包括工人(87人)、干部和技术员(372人)、大学生(327人)和其他职业(60人)。
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大学,其中小学44人,初中112人,高中和中专292人,大学398人。
信度: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alpha\)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alpha\)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alpha\)系数为0.78。
效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对初始因子模型做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因素分析结构表明,应对方式项目确实可以分出积极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与理论构想一致。实际测试表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能反映出人群的不同应对方式与他们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积极应对评分较高时,心理问题或症状分低;而消极应对评分高时,心理问题或症状分也高。应对方式评分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积极应对分量表包括1~12题,重点反映了个体在遇到应激时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特点。
消极应对分量表包括13~20题,重点反映了个体在遇到应激时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特点。
张育坤和解亚宁的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平均分为1.78,标准差为0.52;消极应对分量表的平均分为1.59,标准差为0.66。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和职业人群的应对方式特点有显著差异。
该量表发表以来在精神卫生领域被广泛地使用,大量的研究成果证明:人们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关系,而且它在许多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个体在遭遇应激时都常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既包括积极的应对方式,也包括消极的应对方式。
戴晓阳提出一个判断个体应对方式倾向性的公式:应对倾向=积极应对标准分(Z分)- 消极应对标准分(Z分)
标准分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进行Z转换。
例如:某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分量表实际得分(平均值)为1.90和1.32,代入Z分计算公式:Z=(实际得分-样本平均值)+样本标准差。即:积极应对标准分=(1.90-1.78)+0.52=0.23,消极应对标准分=(1.32-1.59)÷0.66=-0.41。将计算结果代入上式中:
应对倾向=0.23-(-0.41)=0.64。
应对倾向值大于0,提示该被测者在应激状态时主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小于0则提示被测者在应激状态时更习惯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解亚宁 戴晓阳)
参考文献
[1]Joff PE, Bast BA. Coping and defense in relation to accommodation among a sample of blind man. J. Never. Ment. Dis ,1978,166:537-552
[2] 张育坤,解亚宁.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与当代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增刊:74
[1] 姚树桥,高北陵,戴晓阳,等.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III.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个性对II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43-147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