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第5章 我说你剪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会沟通过程中单向与双向、封闭与开放、盲目与探索的区别。

2.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确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双向沟通。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16开大小的彩纸若干张、剪刀若干把。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以。

五、活动程序

1.游戏参与者,每人向主持人领取彩纸一张,剪刀一把,背朝圆心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坐好。

2.按照主持人指令:

(1)把纸向上折、向下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

(2)向左折、向右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

(3)展开剪剩的纸,互相交流。

3.剪纸过程不允许提问、不允许讨论,独立完成。

4.第二批参与者,每人向主持人领取彩纸一张,剪刀一把,面朝圆心背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坐好。

5.按照主持人指令:

(1)将长方形纸横向拿好,如 ,由左向右折1/3,再由右向左折1/4,在左下角剪去一个腰长为2cm的等腰三角形。

(2)将剪剩的纸上下对折,由左向右折1/4,再由右向左折1/3,在右下角剪去一个腰长为1cm的等腰三角形。

(3)展开剪剩的纸,互相交流。

6.剪纸过程允许提问和讨论。

7.讨论交流,两次剪纸过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六、注意事项

1.主持人准备的长方形彩纸,长与宽的差距不宜过长,以接近正方形为好。

2.第一轮结束,可以让参与者者谈感受后再进行第二轮。两轮的参与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第一轮一定强调不讨论、不提问,第二轮启发参与者互相参考、讨论及向主持人提问。

4.在比较各人的“作品”时,注意捕捉与众不同,有创新意识的理解和做法。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第一轮结束时学生们惊讶,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指令,彼此的作品怎么会如此的“千差万别”?有人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但不是主观控制下的成果。有人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但也不是自己主观的愿望。总之,自己是盲目地“跟着感觉走”,因为没有提问、没有交流、没有比较。

第二轮结束时,学生看到大家的“作品”如此接近,是预料之中的事。因为讨论、交流和提问让大家形成共识,是集体的智慧与成果。

比较两轮过程本质区别不是“作品”的异同,而是态度与理念的差异。前者单一、封闭、盲目,后者多元、开放、探索。游戏带来的启示:在学习、工作、交往、生活中,都需要后者的态度与精神。

2.活动案例

第一轮有10位学生主动参与游戏,主持人发给每人一张颜色不同,16开大小的纸。大家背朝圆心面朝外围坐一圈。当主持人发出“把纸向上折、向下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后”,有人把纸横向拿,对边折,也有折部分。有人把纸纵向拿,对边折,也有折部分。剪去的等腰三角形有大有小,因为指令中没有大小的规定。其实做完第一步,已经差异很大了。在些基础上,再继续完成“把纸向左折、向右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那就“千差万别”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跟着主持人的指令行动,但在指令不明确的情况下,其实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由于各人的理解不同,表达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

第二轮游戏中,大家面对面地坐好,这样便于相互观察与交流。虽然主持人的指令更加复杂,但允许商议、允许提问,大家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不断改进自己的行动,始终保持与主持人的指令意图一致,最后的结果自然完美。但也发现有个别学生放弃与他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独立完成“作品”,结果当然是富有个性而“与众不同”。

“你说我剪”这种单向交流方式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真正的有效沟通必然是双向的交流。

3.学生感言

“我说你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位同学背对背围成一圈席地而坐。然后每人按统一指令折纸剪纸。结果打开一看,有的同学把纸剪成正方形中间夹花,有的纸剪成散花形,更有的把纸剪成一堆碎纸片。同样的指令,同样的剪纸,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呢?这说明各人的习惯、思维、个性的不同,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要想形成共识沟通很重要。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根据主持人的口令在剪,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所以最终的结果会怎样心里一点也没底。当我看到最后的图形时,我第一想法就是:自己怎么会剪出这样一个图案?图形还算规则对称,是比较满意的,看到其他同学剪出的图形与我完全不同,而且差异很大,我一直在思考其中的原因。有老师要求不明确的原因,也有自己盲目理解,擅自操作造成的原因。如果要达到一致的结果,需要的是双向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