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总论
一、社会认知分类
社会认知通常包含多种认知活动。根据加工特点和中枢神经机制不同,可将社会认知分为社会线索(情绪信息)感知(social cueperception)、情绪体验(experience ofemotion)、心智化(mentalization)、共情(empathy)、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及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等多个维度。社会线索(情绪信息)感知指个体在人际交互中,对交互对象传递的情绪信息的感知,包括面孔、语音、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的情绪信息。对情绪信息的感知是其他社会认知加工的基础,情绪信息感知的异常会导致其他社会认知加工过程的损害,如在社交场景中,不能及时发现对方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声语调的变化及其所表征的情绪信息的变化,会导致个体对交流对象的情绪、意图、动机等关键信息的获取不足,从而无法根据对方情绪和意图的变化做出及时、恰当的回应,表现出心智化和情绪管理能力的缺陷。情绪体验通常指对各种情绪信息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如看到灾难现场图片会产生悲伤、痛苦体验,听到婴儿的笑声会感到愉悦等。心智化是社会认知中的高阶认知加工,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经常需要了解他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目的和意图,需要考虑他人的观点,并根据已有的社会线索和社会背景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这种推断他人心理状态(包括观点、意图和情绪)的能力即为心智化[也称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或精神状态归因]。共情能力则指个体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情绪和情感,并作出恰当回应的能力。情绪调节指个体运用一定的策略在情绪发生的各个阶段,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的过程,如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在情绪反应发生之前,通过改变对可能引起情绪反应事情的看法,减少不良情绪。情绪管理则指在情绪发生之后,采用某种策略或方法以减轻自己或他人的不良情绪以及不良情绪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的行为。
二、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
社会认知由多个脑区负责完成。不同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可由多个不同的脑区参与完成,有的脑区也同时参与多个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如面孔情绪感知主要由枕叶梭状回和杏仁核参与加工;负责语音情绪加工的区域主要有颞上回和额下回等区域;情绪体验则主要与杏仁核、岛回、前扣带回等区域功能有关;心智化则与内侧前额叶、楔前叶、颞顶联合区和颞极等区域有关;情绪调节与情绪管理主要与前额叶,尤其是腹侧前额叶、背侧前额叶以及杏仁核等区域有关。虽然上述这些脑区与某些典型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有关,但在现实的社会认知活动中,可能有很多未被研究,即学者们尚未设计出可代表该项社会认知活动的试验范式来定量研究某些(类)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如与某个人、某个集体的特殊关系对个体情绪感知的影响等,参与了某些具体的社会认知活动,而这些尚未被定量研究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可能涉及更多更广泛的脑区。因此,目前有关社会认知加工过程的脑机制研究尚处于十分初步的阶段,虽然一些相对简单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如面孔情绪识别的中枢神经机制通过神经心理学范式得到了较一致的结果,但尚未明确定义与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更广泛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其脑机制的研究也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
三、精神疾病的社会认知损害
对社会认知进行研究的目的,除探索人类社会活动的脑机制外,更多的是对各种脑疾病导致的社会认知损害进行量化和机制探讨,为改善各种原因导致的社会认知损害的治疗、康复和预防提供科学基础。目前研究表明,多种精神障碍患者存在广泛的社会认知加工损害,如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孤独症谱系障碍在面孔、语音情绪感知、心智化、情绪调节等多个社会认知加工过程中存在显著损害。精神分裂症也存在广泛的社会认知加工缺陷,从社会线索感知(面孔与语音情绪识别)、心智化到情绪调节与情绪管理均存在明显损害,且这些损害具有明显的素质型特征,在疾病进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社会认知缺陷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疾病结局,对社会认知缺陷进行量化评估和康复,是目前该病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除孤独症谱系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外,也有研究提示,情感障碍尤其是双相障碍和抑郁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认知损害,主要表现在情绪感知和情绪调节方面,但其损害范围及程度均明显低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与精神分裂症。
四、社会认知损害的评估
对社会认知加工过程进行量化评估是该领域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开发了多种信度和效度较好的评估工具。如评价面孔情绪识别的工具 Penn 情绪敏锐度测验(Penn emotion acuity test-40,PEAT-40),评估语音情绪识别工具蒙特利尔语音情绪测验(Persianversion of the Montreal affective voices test),评估共情能力的多维共情能力测验(multifaceted empathy test,MET)和基本共情量表(basic empathy scale,BES),检测心智化或心理理论的眼区情绪识别测验(reading the mind in the eyes test,RMET)及社会推论测验(the awareness of social inference test,TASIT),评估情绪管理能力的梅耶 -沙洛维 -库索情绪智商测验(the Mayer-Salovey-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 version 2.0,MSCEIT)等。这些工具都经过了较严格的信度和效度验证,大都在不同人群,尤其是疾病人群中进行了实证研究。但由于社会认知研究相对于基础认知而言,起步晚,基础薄弱,有的概念欠清晰,因此在学界和普通民众中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同时由于社会文化因素对社会认知具有显著影响,导致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不像基础认知范式那样具有较好的文化普适性。鉴于社会认知评估的文化普适性较差,我们需要在借鉴国外社会认知评估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特点独立开发社会认知评估工具。
(谭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