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第五节 面孔情绪识别测验

一、概述

面孔情绪识别测验(facial emotionrecognition test)是由美国 Erwin 等人于1992年编制的计算机化的心理测验,最早应用于涉及情感处理的任务激活态的神经心理成像研究,后广泛用于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孔情绪识别缺陷及其与认知缺陷的关系。
面孔情绪识别测验的情绪刺激材料多基于面部表情材料库,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面部表情材料多来源于 Ekman 编制的面部表情图片(pictures of facial affect)[1]、Beaupre 等人编制的蒙特利尔情绪面部表情图片库(Montrealset of facial displays of emotion),以及Matsumoto 和 Ekman 编制的日本和高加索人面部表情(Japanese and Caucasian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图片库。这些面孔情绪图片库为研究提供了标准化的情绪刺激材料。然而,面部情绪识别具有明显的本族效应,如黄种人识别黄种人面部表情的能力要优于识别白人的面部表情,因此,采用本土化的情绪刺激材料对测验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学者罗跃嘉等依据中国文化背景建立了中国面孔表情图片系统(Chinese faci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CFAPS)[2];汪凯等人于 2002 年编制了第一套中国人 Morph 情绪面孔识别测验[3](见第十二章第四节),用于神经心理学实验研究;谭淑平等人编制了中国人面孔表情强度分级图片库。这些面孔表情图片库的建立为开发我国的面孔情绪识别范式提供了基础材料。

目前有关面孔情绪识别的测验中,应用最多的是Penn情绪敏锐度测验(PEAT-40)[4]和情绪区分任务(emotion differentiation task,EMODIFF)。其中 PEAT-40 是有着良好信度和效度、可操作性佳的面孔情绪识别(emotion recognition)测验,又称ER-40。PEAT-40包含了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四种基本情绪和中性表情。四种基本情绪中,每种情绪包含8张图片,4张高强度情绪图片和4张低强度情绪图片。大量研究表明,ER-40在健康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已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缺陷的研究中[5]。EMODIFF与ER-40有着相同的面孔情绪刺激材料,但在各种情绪维度内增加了更精细的强度分级以区分情绪的程度。

Kerr等采用Izard(1971)编制的黑白照片(包含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和厌恶6种情绪,每种情绪4张测验照片),加上从Ekman(1976)编制的110张面部情绪照片中选择的27张照片(快乐1张、悲伤6张、恐惧10张、愤怒8张、惊讶2张),组成了面部情绪识别测验,该测验包含了判读情绪类别和辨别配对情绪是否同属一类情绪两种任务。判读情绪测验中每张照片的呈现时间约为15秒,每两张照片呈现之间约有10秒的间隙,以供受试者充分作答;辨别配对情绪任务时要求受试者判断同时出现的两张图片的情绪类别是否相同,该任务包含77个试次,其中13对面孔情绪相同,64对不同,两个试次之间间隔15秒,以便受试者作出响应。

二、评分方法

ER-40的计分主要根据受试者对40张表情图片的情绪类别的判断计分,每正确判断一次,得1分,错误不得分,总分40分,分数越高,表明受试者的面孔情绪识别能力越强。Morph情绪面孔识别测验计分指标有①正确识别率(correct identification score):每种情绪选取前后四张为正确选择,如喜,与喜相邻的是怒与惊,相邻的四张图为30%怒70%喜、10%怒90%喜、90%喜10%惊与70%喜30%惊共四张,五轮共20 张,每种情绪最高分20分,六种情绪共120分;②远隔错误率(remote errors):指选择的情绪并不是两种融合情绪中的一种,而是非融合情绪的其他情绪,称为远隔错误。如:受试者在判断惊与怒两种面孔情绪的融合图片时,将该融合情绪图片判断成了喜、恐、悲、厌中的某一种,而不是惊与怒中的一种。虽然各种面孔情绪测验的评分方法不尽相同,但原理均基于患者正确判读情绪类型的数目和百分比来计分。

三、操作要求

ER-40和Morph情绪面孔识别测验为计算机版,评分过程全部采用一人一机的全自动评价模式,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估的干扰。施测时30张Morph情绪图片及6个情绪标签以随机顺序呈现,要求受试者为每个情绪图片选择1个情绪标签,每张图片呈现时间无限制,当受试者完成当前图片评价后自动转入下一张图片,结果在程序结束后自动呈现。

四、信度和效度

中国人Morph情绪面孔识别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3,总的重测信度为0.72,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喜0.61、惊0.82、恐0.78、悲0.74、厌0.55、怒0.78(p 值均小于 0.01)。

五、临床应用

目前国外有关面孔情绪识别的测验均为研究用范式,尚未作为临床常规测验项目。国外文献报道最多的面孔情绪测验是ER-40,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患者的面孔情绪加工研究。除ER-40外,还有多种情绪面孔加工测验工具,如EMODIFF等用于各种面孔情绪识别障碍患者的研究。国内有关面孔情绪识别的范式除Morph情绪面孔识别外,多个课题组也根据研究的具体需求开发了面孔情绪识别工具,但大都局限于各自课题组内使用。

六、总结

面孔情绪识别测验是基于面部表情库建立起来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国内外面孔情绪测验的情绪类型和测验方式不断丰富,体现了面孔情绪测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国目前在面孔情绪测验的开发、验证上也涌现了多个工具,但大多缺乏广泛的应用和系统验证,需要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不断完善。

(谭淑平 刘丹)

参考文献

[1]EKMAN P, SORENSON E R,FRIESEN W V.Pan-cultural elements in facial displays of emotion [J].Science, 1969,164(3875): 86-88.

[2]龚栩, 黄宇霞, 王妍, 等.中国面孔表情图片系统的修订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 25(01):40-46.

[3]朱春燕, 汪凯, 陶睿, 等.中国人Morph 情绪面孔识别测验在部分大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 18(03): 307-309.

[4]SILVER H, SHLOMO N,TURNER T, et al.Perception of happy and sad facial expressions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 evidence for two evaluative systems [J].Schizophr Res, 2002,55(1-2): 171-177.

[5]BARBATO M, LIU L,CADENHEAD K S, et al.Theory of Mind,Emotion Recognition and Social Perceptionin Individuals at Clinical High Risk for Psychosis: findings from the NAPLS-2cohort [J].Schizophr Res Cogn, 2015,2(3): 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