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的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当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如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
一、反社会性品行障碍
【治疗原则】
品行障碍治疗困难,常采用以下方法:
1.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的目的在于: ①协调和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增加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和相互支持,帮助家庭成员找到新的方法来解决他们的人际问题; ②帮助父母学会如何与子女进行交流,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患儿进行教育; ③指导家长如何进行行为矫正,使家长能够用适当的方法矫正患儿的不良行为; ④减少家庭内的生活事件及父母自己的不良行为。以上均需要家长的很好配合。
2. 认知治疗。 因品行障碍患儿不能很好地运用他们的认知能力去遏制不适当行为的出现,因此,需要帮助这些患儿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考虑后果,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减少不适当行为的出现。
3. 行为治疗。 应选用适当的行为矫正方法对患儿进行行为矫正,以逐渐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建立良好行为。并应对患儿进行社交技能训练,从而增加伙伴关系,改善社交能力。
4. 药物治疗。 研究发现,心境稳定剂、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安非他酮等对品行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但很少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研究药物疗效。
对于冲动、攻击行为明显的患儿,主要选用小剂量具有循证依据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也可选用氟哌啶醇等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情绪明显不稳的患儿,可选用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对患儿伴有的其他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抑郁问题,可用相应的药物予以治疗。
二、对立违抗性障碍
多见于 10 岁以下儿童,主要为明显不服从、违抗,或挑衅行为,但没有更严重的违法或冒犯他人权利的社会性紊乱或攻击行为。
【治疗原则】
对立违抗性障碍治疗原则与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相同,同样需要多种方法综合和长期系统治疗。具体请参见反社会性品行障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