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FPQ-CR)
概述
父亲与子女的关系是亲子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研究发现父亲与子女的关系对于子女的认知发展、人格发展、性别角色的形成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早期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父亲缺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开始关注父亲参与子女教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21世纪以来,父亲在位(father presence)研究成为父亲与子女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2006年,Krampe和Newton将“父亲在位”定义为:子女的心理父亲在位,即父亲对子女的心理亲近和可触及。他们从子女的视角和体验出发,在家庭系统的基础上来考察父亲与子女的关系,从而提出了父亲在位理论,并建构父亲在位动力学理论模型。该模型为四个层层嵌套的同心圆模型,最里层为“子女内心的父亲感知”,其外为“子女和父亲的关系”,再外一层为“他人对父亲在位的影响”,最外层为“子女成长背景中有关父亲的文化信念”。Krampe和Newton认为:父亲在位是子女内心对父亲的感知和体验,无论其家庭结构如何,所有子女都拥有父亲在位。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子女的心理发展。
2006年,Krampe和Newton编制了父亲在位问卷(Father Presence Questionnaire, FPQ),用于测量成年子女(18岁及以上)对其父亲的感知和体验。问卷共分为10个分量表包含103个条目,10个分量表又可归为3个高阶维度。
2012年,蒲少华、卢宁等人引进了该问卷,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并在705名大学生中考察其信效度,修订后的问卷称为“父亲在位问卷的中文修订版”(Father Presence Questionnaire of Chinese Revision, FPQ-CR)。
问卷的内容及实施方法
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FPQ-CR)包含3个高阶维度,8个分量表,共96个条目。
1.第一个高阶维度 与父亲的关系,包含对父亲的感情(13个条目)、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14个条日)、父亲参与的感知(14个条目)、与父亲的身体互动(9个条目)和父母关系(13个条目)五个分量表。
2.第二个高阶维度 家庭代际关系,包含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12个条目)和父亲与祖父的关系(13个条目)两个分量表。
3.第三个高阶维度信 有关父亲的信念,只有父亲影响的概念一个分量表,共8个条目。
问卷中的高阶维度及分量表均按上述顺序排列。
问卷前七个分量表的计分方式为“1一从不、2=很少、3=有时候、4二经常、5=总是”;最后一个分量表(父亲影响的概念)采用“1=很不赞同、2=不赞同、3=不确定、4=赞同、5=很赞同”的计分方法。
测量学指标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抽取广东省某综合大学大一至大三年级各4个班共705名本科生进行团体施测,其中男生320名,女生372名,不详13人: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分别为295名、191名、207名,不详14人;年龄18-23岁,平均19.0±1.0岁。
1.项目分析选用项目得分与所在分量表总分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项目分析指标,96个条目得分与所在分量表分的相关系数为0.43~0.82。
2.结构效度对问卷的8因子模型和高阶3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评估结构效度。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将8个分量表构成八因子模型,3个高阶维度构成高阶三因子模型。八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df=3.03、NFI=0.92、NNFI=0.94、CFI=0.94、RMSEA=0.05.三因子高阶模型的拟合指数为²/df=3.27、NFI=0.91、NNFI=0.93、CFI=0.93、RMSEA=0.06。三因子高阶修正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²/df=3.08、NFI=0.91、NNFI=0.93、CFI=0.94、RMSEA=0.06.八因子模型、三因子高阶模型及三因子高阶修正模型都满足模型拟合良好的条件。
3.区分与聚合效度分析8个分量表内部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以评估区分与聚合效度。3个高阶维度内各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42,其中高阶维度1的5个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44~0.75.高阶维度2的2个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42.3个高阶维度之间各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17~0.45,均小于0.45。
4.效标关联效度从总样本中抽取414名被试(男生202名,女生205名,缺失7人)同时施测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父亲版(PBI-F),通过相关分析检验效标关联效度。FPQ-R“与父亲的关系”维度的5个分量表得分与PBI-F的关爱、鼓励自主因子分及总量表分均呈正相关(r=0.29~0.66);而该维度中对父亲的感情和父母关系2个分量表分与PBI-F的控制因子分呈现负相关(r=-0.13,-0.12)。“家庭代际关系”维度的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分量表分与鼓励自主分为正相关(r=0.10),与控制因子分为负相关(r=-0.14)。“有关父亲的信念”维度的父亲影响的概念分量表分与PBI-F的关爱、鼓励自主因子分及总量表分呈正相关(r=0.17~0.33)。
5.内部一致性信度在总样本中用Cronbacha系数评定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FPQ-R的3个高阶维度的Cronbacha系数分别为0.97、0.93、0.86。8个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6~0.93。
6.重测信度间隔4周后从总样本中抽取144名大一被试进行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男生77名,女生67名)。3个高阶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分别是0.72、0.66、0.59.8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59~0.80。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问卷的主要统计指标是总分、高阶维度分、分量表分和每个条目分。待自评结束后,先将反向计分条目进行相应处理,然后把相应分量表、维度的各项目得分相加,即可得到分量表分和高阶维度分,最后将3个高阶维度分相加得到总分。得分高反映被测者感知或体验到了高品质的父亲在位。
问卷修订之后,课题组进行了父亲在位对大学生人格、成就动机、性别角色、心理弹性等影响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1.父亲在位各因子与大学生的严谨性、开放性、宜人性、外向性人格维度之间呈正相关,而与神经质之间呈负相关。父亲与祖父的关系、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对神经质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父母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对严谨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父母关系、父亲影响的概念对宜人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与父亲的身体互动、父亲影响的概念对开放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父亲参与的感知、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对外向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2.父亲在位各分量表与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对追求成功的动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对避免失败的动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3.大学生父亲在位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父母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父亲影响的概念和父亲的身体互动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坚韧特质:父母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和父亲影响的概念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力量特质;父母关系和父亲参与的感知能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乐观特质。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形成,是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4.高品质的父亲在位也有利于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形成和良好发展。
针对我国留守儿童问题,课题组提出父亲在位理论研究为留守儿童教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依据父亲在位理论,从系统的角度考察留守儿童的心理父亲在位,“父亲缺位”并不一定造成留守儿童的不良发展,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和成长需要整个教养系统的良性运转,需要父亲本人、母亲、其他重要他人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蒲少华 卢宁)
参考文献
【1】Krampe EM,Newton RR.The Father Presence Questionnaire: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a new measure of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being fathered.Fathering.2006,4(2):159-190
【2】蒲少华,李臣,卢宁,等国外“父亲在位”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启示·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28(2):141-147
【3】蒲少华,卢宁,唐辉,等。父亲在位问卷的初步修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2):139-142
【4们蒲少华,卢宁,卢彦杰,大学生父亲在位对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6):81-85
【5】蒲少华,李晓华,卢彦杰,等,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11-11419第6章家庭与人际关系量表
【6】蒲少华,卢宁,贺婧。大学生父亲在位与成就动机的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6):193-197
【7】蒲少华,戴晓阳,卢宁,父亲在位与大学生人格特点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3):384-386
【8】蒲少华,卢宁,父亲在位理论:留守儿童教养新视角。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8):120122